1. <thead id="lbz7o"></thead>

          1. <acronym id="lbz7o"><li id="lbz7o"><address id="lbz7o"></address></li></acronym>
            <acronym id="lbz7o"></acronym>

              當前位置:包裝印刷網>新聞首頁>政策法規

              我國已發布70余項CCUS政策文件,巨大商機面向大中小創新型企業

              2023-07-19 18:22:55環保在線閱讀量:8190 我要評論


              導讀:專家指出,“全鏈條”大包大攬弊端正在顯現,未來CCUS開發商或可專注于捕集、運輸或封存的“部分鏈條”,產業勢必走向專業化分工協作道路。所以,專注定點突破某一個細分方向,亦能通過形成技術優勢,獲得入局市場競爭的資格。

                事關“雙碳”目標能否如期實現,碳捕集利用與封存(CCUS)技術領域重要報告——《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年度報告(2023)》于近日發布。據該報告統計,我國已經發布了70余項CCUS相關的政策文件,覆蓋規劃、路線圖、技術目錄等多個方面,規劃和運行CCUS示范項目總數接近百個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報告同時指出,由于CCUS在我國發展時間并不長,所以目前的技術水平距離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還有很大差距。為了更好地發揮其在降碳上的作用,下一步將加快推進關鍵技術研發和大規模集成示范。當然,在不可能完全放棄化石能源的條件下,發展CCUS的必要性毋庸置疑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已知,憑借著巨大的碳減排潛力,CCUS在這兩年受到了廣泛關注。2022年,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聯合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編制的《雙碳科技及應用場景前瞻》權威報告發布,強調CCUS技術是唯一助力電力、鋼鐵、水泥等難以減排行業深度脫碳的技術,對實現“雙碳”目標極其重要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于是,科技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《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(2022—2030年)》中提到,要以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術為重點,開展CCUS與工業過程的全流程深度耦合技術研發及示范;另外,還需著眼長遠加大CCUS與清潔能源融合的工程技術研發,開展礦化封存、陸上和海洋地質封存技術研究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受政策影響,一批試點項目加快落實,各地碳達峰實施方案相繼出臺,對CCUS等創新技術的部署持續加碼,多種降碳措施也在齊頭并進。種種趨勢都表明,我國CCUS產業商業化有望進一步加速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去年11月,中石化與殼牌、中國寶武、巴斯夫在上海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,官宣在華東地區共同啟動我國首個開放式千萬噸級CCUS項目,通過槽船、管線等,將鋼材廠、化工廠、電廠、水泥廠等長江沿線工業企業的碳源集中輸送封存,為華東地區長江沿線工業企業提供一體化二氧化碳減排方案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動輒百十億預算規模,CCUS難道又將成為大企業的專屬“游戲”?“聚交裂變”大中小企業雙碳融通創新論壇上,有關專家表示,CCUS相關產業鏈長,商業機會巨大,但經濟性因素影響捕集氣源、規模和方法,影響運輸技術,CCUS發展亟需模式創新。在產業鏈完善的過程中,由大型企業率先開展試點固然重要,中小企業的創新力量亦不容小覷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產業流程上,CCUS依次涉及能源、鋼鐵、水泥、交通、化工、地質勘探、環保、農業、食品業等眾多行業,又分為碳捕集技術、碳運輸技術、碳利用技術、碳封存技術等一系列技術流程,復雜且繁瑣。而在這其中,專家指出,“全鏈條”大包大攬弊端正在顯現,未來CCUS開發商或可專注于捕集、運輸或封存的“部分鏈條”,共享基礎設施,產業勢必走向專業化分工協作道路。
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所以,即使無法從全流程入手,專注定點突破某一個細分方向,亦能通過形成技術優勢,獲得入局市場競爭的資格。
              版權與免責聲明: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包裝印刷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-興旺寶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包裝印刷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 2.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包裝印刷網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 3.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
              全部評論

              昵稱 驗證碼

              文明上網,理性發言。(您還可以輸入200個字符)

             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,與本站立場無關

              相關新聞
              推薦產品
              春药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_婷婷五月丁香在线衩频_乳房日欧片内射在线